[氯霉素工厂]氯霉素百科注意事项

发布时间:2021-12-03

1.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,氯霉素应避免重复疗程使用。
2.肝、肾功能损害患者宜避免使用本品,如必须使用时须减量应用,有条件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,使其峰浓度在25mg/L以下,谷浓度在5mg/L以下。如血药浓度超过此范围,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险。
3.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,长程治疗者尚须查网织细胞计数,必要时作骨髓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,但全血象检查不能预测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4.对诊断的干扰:采用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,应用氯霉素患者可产生假阳性反应。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
由于氯霉素可透过胎盘屏障,对早产儿和足月产新生儿均可能引起毒性反应,发生“灰婴综合征”,因此在妊娠期,尤其是妊娠末期或分娩期不宜应用本品。
本品自乳汁分泌,有引致哺乳婴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,包括严重的骨髓抑制反应,因此本品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,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。
儿童用药
新生儿由于肝脏酶系统未发育成熟,肾脏排泄功能又差,药物自肾排泄较成人缓慢,故氯霉素应用于新生儿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(灰婴综合征),故新生儿不宜应用本品,有指征必须应用本品时,如有条件应在监测血药浓度条件下使用。
老年患者用药
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大多退化,功能减退,自身免疫功能亦降低,氯霉素可致严重不良反应,故老年患者应慎用。
中毒
氯霉素(左旋霉素)广谱抗菌药,其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较对革兰阳性菌为强;对厌氧菌、衣原体、支原体和立克次体也有抗微生物作用。口服吸收迅速完全,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60%,半衰期1.5~3.5h,容积分布0.92L/kg。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,也可透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,尚可分布到乳汁、唾液、胸、腹水以及滑膜液。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浓度范围是5~20μg/mL,超过此范围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险。成人常用量1~2g/d,分3~4次服用;或稀释后静脉滴注,1~2g/d,分2次给药。肝、肾功能不全时应用本药时,应调整用药量。
临床表现
1.口服时可有恶心、呕吐、食欲缺乏、舌炎、口腔炎发生。原有肝病者应用本药有引起黄疸、肝脂肪浸润,甚至急性重型肝炎的可能。
2.造血系统毒性:
(1)与剂量有关的为可逆性骨髓抑制,临床出现贫血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。
(2)与剂量无关的为严重的、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,少数发展为粒细胞性白血病。绝大多数再障患者由口服氯霉素后发生,潜伏期可长达数周至数月,出现出血倾向、易感染和贫血。一些有先天性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不足的患者可发生溶血性贫血。
3.神经系统受损:周围神经炎、视神经炎及视力障碍,可发展到视神经萎缩,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:严重失眠、幻觉、猜疑、狂躁、忧郁等。
4.过敏反应较少见,可有各种皮疹、日光性皮炎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。局部应用可致接触性皮炎。偶有发生过敏性休克报道。
5.早产儿或新生儿应用大剂量氯霉素(每日量超过25mg/kg)时,可发生灰婴综合征:腹胀、呕吐、进行性苍白、发绀、微循环障碍、体温不升、呼吸不规则。类似表现也可发生在成人或较大儿童应用量达到100mg/kg时。
治疗
氯霉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:
1.口服大剂量者应催吐、洗胃、导泻、补液,促其排泄。
2.使用氯霉素过量时,无特效解毒药,透析疗法不能清除本药,以对症、支持治疗为主。
3.新生儿发生循环衰竭时给予吸氧,积极治疗循环衰竭。
4.发生与剂量有关的骨髓抑制,立即停药,予以相应治疗,一般是可逆的。
5.发生周围神经炎,出血倾向时及早停药,给予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治疗,常是可逆的。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时停药后,不需特殊处理,一般在2~7d症状消失。
6.发生过敏反应时及时停药,给予抗过敏治疗,严重黄疸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

关键词: [氯霉素工厂]氯霉素百科注意事项

相关新闻